2025 年 6 月 11 日,黄浦江畔再度奏响创新乐章,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于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启幕。作为展会智慧担当,高校展区首日便凭借硬核科技与创新活力,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创盛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莅临高校展区,参观了长三角高校展台上的创新成果,并对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指导,为后续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本届上交会高校展区堪称 “最强大脑集结地”,来自长三角的 39 所高校携 258 项硬核科技组团登场,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热门赛道上各显神通。这些成果不仅是高校科研实力的硬核答卷,更化身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的创新尖兵,生动诠释着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科研担当。
展区内,一件件创新成果宛如自带高光特效的 “科技显眼包”。复旦大学的展台前,“光华号”堪称护理机器人界的 “六边形战士”,为智能化护理贡献智慧力量;上海交大医学院与仁济医院的联合项目“框架分子诊断芯片与器件项目”,应用于前列腺癌,肝癌的早期诊断,吸引了众多观众;安徽大学研发的“国产极低温稀释制冷剂”将助力于量子计算机研发应用;上海海洋大学展出的“金鳞”项目已经实现仿生转向,是仿生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除了神仙打架般的成果展示,首日活动同样干货满满。产学研合作现场堪称 “丰收庆典”,东华大学与锐捷荣创联合研发中心签约成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江苏岚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多领域达成产学研合作。这些 “牵手成功” 的项目,正将实验室里的 “创新火苗”,转化为产业升级的 “燎原之势”。
高校机器人专场展示活动点燃展区热度,上演现实版 “机器人总动员”。上海大学的充气玩偶A博士堪称高校展区的“百晓生”,做到有问必答;南京大学的桌宠机器人翩翩起舞;浙江工业大学的智能机器人与观众互动逗趣......众多精彩表演燃爆了现场气氛。
机器人展示活动的余热未散,“实验成果如何突围?AI 赋能下的科创新范式” 主题演讲重磅登场。演讲嘉宾傅俊紧扣 AI 浪潮下的科研转化痛点,以前沿视角剖析实验成果从 “实验室” 到 “市场” 的突围路径,提出 AI 深度融合科研全链条的创新范式。独特见解与务实策略,将展区创新氛围推向新高度。
而在当天下午,备受瞩目的 2025 上海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启动仪式在高校展区主会场盛大举行。本届大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通过专业评审、资本对接、成果路演等多元环节,为优质专利项目搭建 “孵化摇篮”。
紧随其后的首场“创智汇” 路演变身 “创新能量站”,其中知识产权产业化专题会暨高校人工智能专场,由来自长三角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共 8 所高校的创新成果轮番 “打擂”,引得专业观众与投资人频频驻足,成功搭建起高校、企业、人才的“融通立交桥”。
贯穿全天的 “成果运营服务窗” 早早开启 “智慧护航” 模式,投资领域专家、技术转移导师坐镇展区,针对高校科研团队、高校初创企业提出的专利运营、资本对接、市场推广等全链条难题,开展一对一 “把脉问诊”,成为全天活动中持续发光的 “服务灯塔”。
首日的高校展区,既是科研成果的 “阅兵场”,更是产学研协同的 “枢纽站”。随着展会持续推进,这片创新热土还将解锁更多宝藏科技与合作密码,让我们翘首以盼,见证高校力量如何继续在技术贸易舞台上 “狂飙”,书写更多创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