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3963
以“四个面向”为引领,深耕高校科技创新
——记第22届工博会高校展区
在万众瞩目中,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2届工博会于2020年9月15日~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创下了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首个国家级工业会展的记录。受疫情影响,本届工博会经历了不少困难与挑战,然而,呈现给大家的依然是井然有序、缤纷亮眼的工业博览盛会。
高校展区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承办。高校参展热情高涨,保持了与往届相当的规模,69所参展高校倾力参展,708项展品涵盖抗疫攻关、工业自动化、先进重大装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机器人、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中有29所高校的49项防疫科技成果特别展出。
高校展区历经22年的发展,从只有3所高校参展到现有的规模,今日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最硬核的提升就是内涵,高校展区不仅是高校科研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舞台,更是公认的高校科技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
习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高校作为人才和创新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在科技创新策源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工博会高校展区就是一个缩影,展现了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担当和作为。在工博会十大创新引领奖中,同济大学“路面多维度性能的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分析技术”、上海大学“高温超导块材磁体及电机技术”、江苏大学“航空复杂构件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和装备”和西北工业大学“全数字辐射探测与成像系统”四项展品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四所高校参展项目获工博会创新引领奖 同济大学“路面多维度性能的
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分析技术”
上海大学“高温超导块材磁体及电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全数字辐射探测与成像系统”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实现了从“技术被封锁”到“出口管制”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从核心设备到装备总装建造的完整产业链。
武汉大学经几代专家学者的精耕细作,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天地波一体化MIMO体制高频雷达海洋监测网,为国家海洋战略和相关海洋工程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面向经济主战场
东南大学的污泥干化及其尾气净化成套装备不仅使整个干化过程更加节能、清洁、环保,而且在近三十家企业的推广应用,使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东华大学在色纺纱配色、面料仿真和面料数据库领域开展科研攻坚,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和革新,经济效益显著。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突破了高质量GaN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制出多种新型高效能GaN基发光二极管发光器件。
同济大学形成国际首个主被动融合的手机亚米级定位技术——“通导一体”DWELT定位导航引擎,实现了在无信号、弱信号、强信号、多信号等各类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复旦大学人群稠密空间病原体快速捕获富集检测系统,可快速、精准检测分析空气中的新冠病毒等20多种空气的病原微生物。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发明了广谱抗RNA病毒候选新药S312和S416,并发现了老药氟米特具有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潜力。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参观高校展区 上海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一行参观高校展区
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毅参观高校展区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上海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毅,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先后来到工博会高校展区参观。他们都十分关心高校展区,不仅逐一参观高校展位,仔细听取项目介绍,还饶有兴趣地与高校参展代表交流互动,对大家能克服困难汇聚一堂为一年一度的工博会添砖加瓦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大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期望。
“上海市静安区梦想星计划启动仪式”成为了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举办的首场活动,会上,发布了静安区科创教育联盟课程体系及选课服务平台。此后的高校展区的主会场一直人气火爆,五天内成功举办了直播专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环保等六场路演活动,24个项目团队从定位、竞争优势、技术特征及成长预期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与来自投资机构、技术中介等的专家,就市场前景、投融资需求等进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其中首场直播开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演新形式,在线观众近6500人。积极组织线上展示活动不仅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当前会展发展的一大趋势。除了直播路演,高校展区还精心打造了在线平台,同步推出了云展示和云参观,惠及了不能前来实地参观的高校展区粉丝们。
高校展区现场活动有内容有深度,复旦大学的“新冠病毒防护头套”项目与山东爱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在高校展区现场签约,专利转让合同标的120万元;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中国铁路局(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济大学科技园下属企业与后者也在现场签订了开发及维护合同。除了现场签约,高校展区的众多项目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有待进一步考察与洽谈。
高校展区不仅为技术供方的产品“梳妆打扮”,同时还致力于为技术需方“开路架桥”,特别是与长三角地区科技局、行业协会的联动甚为密切,此次共组织了17个专业观众团700余人参观高校展区,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小企业发展寻找技术出路。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用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了媒体的特别关注,借助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媒体平台,高校优秀的科研成果走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经过22年的沉淀积累,高校展区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更加鞭策我们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下一篇:第二届“宝山杯”大学生创新大赛创业训练营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