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4
浏览量:1082
昨天抢先看了长三角地区兄弟省市高校的成果,今天小编给大家安排的是在沪高校的参展项目。
复旦大学“先进6G光子宽带太赫兹通信系统”
该项目自主开发先进6G光子宽带太赫兹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光子太赫兹源、基带芯片开发、先进太赫兹器件与宽带实时通信。可作为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可无缝融合于现有的光载无线通信架构中,实现高速的宽带接入网。技术难点集中在光子高阶矢量信号产生、多维复用技术融合、外差相干探测DSP算法设计以及高增益光电器件集成等四个方面。
10余项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授权。相继实现太赫兹波段100/400/850m的无线传输,太赫兹器件已产业化,与紫金山实验室等合作首创光子太赫兹光纤一体融合的实时传输架构,完成了光子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实验系统的研制。
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无放大器的单通道毫米波传输系统,被欧洲顶尖ECOC光通信会议接收为“Top Score”文章。该成果获得了2020年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异构混合网络的内容适配化多媒体实时传输技术”
该项目提出了内容适配的渐进表示编码、网络适配的动态传输调度、内容-网络适配的分布式缓存分发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相关国际标准,研制并规模化推广应用了视频分发、内容传送、电视直播等四大类多媒体实时传输系统和设备,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视频设备产业化,带动了自主品牌,面向超过1.4亿家庭用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实时频道,开拓了涉及亚、欧、美、大洋洲等五大洲国际市场,实现基于星地一体化链路的电视直播,助力我国多媒体通信产业建设。项目荣获202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济大学“运营隧道病害快速检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该项目研发了铁路隧道结构检测机器人系统,包括图像采集系统、采集控制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设备搭载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等。在病害检测的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病害自动识别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研制样机,并在实际铁路隧道工程中应用检验。
华东师范大学“一种为塑料增加可视化稳定期的可降解功能填料”
该项目首次提出并成功制备了新型光降解功能填料,同时具有高稳定性、高降解活性以及活性可视化三大功能。含有该填料的塑料具有时间长度可以调控的稳定期,保障塑料的使用功能;含有该填料的塑料被废弃后,在光照下可以快速降解;在具有高稳定性时为蓝色/褐色,在具有高降解活性时为白色。含有功能填料的光降解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膜成本有望与传统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膜成本相当,远低于生物可降解塑料,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日臻完‘膳’——基于机器学习的糖尿病人群膳食指导系统构建及其特医食品创制”
针对我国糖尿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供给不足、不精准,技术和产品落后的问题,该项目基于机器学习和临床大数据构建了糖尿病人群膳食指导系统,实现了不同疾病状态的糖尿病人群的精准化营养干预方案制定;开发了适用于糖尿病特定疾病状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功能寡糖等营养素基料;精准量化设计了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营养素补充配方,创制粉剂、乳剂、凝胶三种剂型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东华大学“绿色高效耐水解杂化钛催化剂及其特种聚酯材料开发及应用”
该项目基于东华大学有机无机杂化技术开发的DH-HyTi耐水解杂化钛聚酯催化剂,应用于聚酯的合成和特种聚酯的制造,目前催化剂已量产和批量供应,并应用于半连续和连续线聚酯生产。已建成催化剂和聚酯合成小试、质检和品控的实验室;建成催化剂合成百吨级生产和特种聚酯中试技术平台(上海慧翌),计划投资千吨级催化剂合成专用生产线,扩充产能,应对聚酯产业链日益增长的绿色低碳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需求。
DH-HyTi 特种阳离子PET树脂 无锑再生PET空气层面料
上海大学“新型光催化材料应用于环境保护”
该项目研发出一款新型光催化自清洁剂(或称光催化纳米镀膜涂层),具有透明度高、稳定性好、附着力强、可见光响应、除甲醛及TVOC效果显著、杀菌及自清洁性能突出、长效、成本低、绿色环保、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经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可见光下甲醛去除率为91.7%,净化持久性为86.5%, TVOC去除率为83.5%,长霉级别为0级,杀菌率> 99.9%, 抗甲流病毒率> 99.99%,对人和动物无毒无害。该自清洁剂可广泛用于材料表面的自清洁、杀菌消毒、空气净化及水净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经输尿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该项目研发了一套精细化操作的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可远程操控机械手臂来实现软性输尿管镜体高度调节、镜体推送和回退、镜体旋转、镜头前端弯曲、治疗激光 光纤位置操控的机构,有前后、左右、上下、旋转及前后屈五个自由度,针对软镜手术的操作特征,采用多关节、微小控制、防抖动等多功能相结合。
上海中医药大学“AutoMeta中医药智能循证辅助决策平台技术及产品”
该平台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成果,服务于医学临床、新药开发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快速智能循证辅助决策,目前已开发部署中医药智能循证辅助决策平台2套,涵盖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脾胃病等快速循证诊疗和临床科研决策。相关成果包括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4项和技术标准1项。目前依托该平台可提供经典/自动Meta分析远程API、中西医专病一体化证据整合辅助决策平台、临床实践指南循证综合服务系统、新药研发智能循证辅助决策系统等,并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差异化定制。
上海师范大学“高性能心血管诊疗超声换能器及其关键材料”
该项目面向心血管介入式超声诊疗技术发展,自主研发了基于高性能压电晶体的微加工技术,以及超声换能器的有限元仿真和制备技术,制备出具有高频率、大带宽、高灵敏度的新型微小型高频医学超声换能器,可支持实时医学成像等新一代高端医疗超声前沿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大规模公交拥挤实时分析系统”
该系统基于现有公交摄像系统获取的车内运行实时视频信息,利用基于GPU云并行计算分析支撑技术,实现大规模公交车辆乘客数目状态实时分析,支持上万台公交车辆乘客数目的实时评估,构建了超大规模数据库,对接上海交通数据中心,提供实时的全市公交车辆运行乘客状态的大规模采集分析系统。
上海海事大学“企业级研发云平台”
该项目面向组织级研发,实现并整合Git Web、在线文档、协同编辑、API文档、知识地图、看板管理、持续集成、代码评审、即时消息、OKR、绩效考核等功能,提供了一个集成度丰富、功能特性强大、并具有独特创新性的简单、强大、自由的企业级研发云平台。采用开源组件,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高效率框架技术,开发了自由云研发平台、专享云研发平台、社区版研发平台、企业版研发平台和旗舰版研发平台等丰富的产品线,提供完整的企业级研发领域SAAS垂直解决方案。
上海海洋大学“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与技术”
该系统已在浙江、安徽等多个省(市)开展商业化生产应用。实践证明,养殖澳洲宝石鲈、龙纹斑、珍珠龙胆等鱼类的产量为40~58 kg/m3,年养殖3~4批次;养殖南美白对虾单产可达6~8 kg/m3,年产5~8批次。项目高度集成地走工厂化零换水生态养殖道路,以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和高质量食品的需求,是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也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海电力大学“电解水制氢与烟气深度净化催化剂开发与应用”
该项目制备高性能、低损耗的电解水催化剂,提高制氢制氧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契合市场需求。此系列催化剂不仅可以满足电解水制氢制氧要求,同时还配有电解水催化系统(包括装置和技术),服务范围广泛。研究成果对纳米催化剂微观结构可控制备、有效控制重金属排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实现制氢产业链的上下游对接,电解水制氢技术可与产业下游的储氢新材料、储氢装置等进行合作;对于中游产业,可以进行制氢技术方法的开发合作、催化剂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二次开发等;利用制氢技术得到的氢气可作为新能源与上游的能源、原料产业进行合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品质生物医用聚氨酯及其高效抗凝小口径人工血管产品”
该项目完成了高品质生物医用聚氨酯粒料的可控宏量合成及相关高效抗凝人工血管产品开发。产品将有力打破国外高品质医用聚氨酯材料垄断,基于均质精控同轴静电纺涂层技术所研制的聚氨酯基小口径人工血管将填补小口径人工血管市场空白,减少病人手术时移取自体血管所造成的二次手术伤害,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激光视觉测量关键技术在三维检测中的应用”
该项目针对激光视觉测量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三维激光视觉测量方法研究。包括激光视觉测量中模型建立,不同视场组合条件下传感器全局标定,复杂工况环境下激光条图像特征亚像素提取,及复杂测量系统中多视觉测量数据精确融合。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钢轨廓形测量及车辆的车轮廓形测量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速高精度智能化磨削电主轴”
该项目设计制造出高转速高精度高刚性的磨削电主轴,最高转速40000转,最高静态回转精度≤0.001mm,最高动态回转精度≤0.003mm(额定转速)。该款磨削电主轴与市场一般磨削电主轴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同等安装尺寸,极限转速更高,精度更好,精度保持性更好;(2)可选配智能轴承,实现早期故障预警;(3)拥有大数据监控中心云平台,可对电主轴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从而对客户使用主轴提供更专业的建议。
上海电机学院“氢动力车载DCDC产品研发”
该项目致力于燃料电池驱动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及关键部件开发,其中30kW,60kW,80kW和120kW等DCDC已完成产品开发和批量制造验证。主要研究第二代基于SiC半导体燃料电池用DCDC变换器:(1)SiCMosfet开关损耗小,驱动频率可以做到60Khz以上;(2)同样功率等级下,效率可以提高0.5-1%,可以提升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3)使用高性能专用DSP控制芯片,实现控制算法。
上海体育学院“乒乓球裁判训练和测试VR系统”
该系统包含乒乓球比赛场景VR呈现子系统和动作捕捉识别子系统。前者用3D虚拟现实手段呈现全景拍摄的乒乓球比赛片段,使用头戴式VR眼镜,操作者从比赛主裁的视觉角度沉浸式观看比赛,并以裁判的身份主持一场比赛;后者采用动作捕捉装置实时采集操作者的裁判行为,软件系统对操作者的动作正确与否进行评价打分。该系统还可推广到羽毛球、网球、排球等项目。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适配真人中国传统戏曲仿真表演系统研发”
该项目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完成,采用数字虚拟人技术呈现中国传统戏曲表演,VR赋能沉浸式体验,进而达到活态传承,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换发新的生机。
下一篇:自主创新助力产业 高校科技赋能未来——32所长三角高校210项科技亮相第九届上交会